我們在完成了應縣木塔易地重建奠基大典之後, 2007/05/25 前往內蒙古,
感受塞外大草原的豪情壯志,這是第一次到塞外大草原,超奔放!
話說,能有這個福氣,實在是託當時太原飛香港是中型飛機的福,因為這
個奠基大典,海外一同前往不少人共襄盛舉,機位太滿,導致我們沒有機位
可以回台北,所以教授讓我們到內蒙古進行三天兩夜的宗教與大草原之旅。
而一開始映入眼簾的,就是第二天前往響沙彎,我們一行人沒有去玩觀光
客都會進行的滑沙(實在是因為正中午無敵大的豔陽高照),看看我的造型
便可略之一二。
我們去享用了一個很豐盛的午餐,還有“鄂爾多斯婚禮”的演出。這是以
歌唱音樂方式介紹蒙古族傳統結婚過程,表演內容含民歌、舞蹈、祝頌、贊
詞、對答唱等。“鄂爾多斯婚禮”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,發源於古代蒙古,
形成於蒙元時期。 700 多年來,仍保留著古老的風格和情趣,是蒙古族最有
特色、最具吸引力、最隆重的婚禮形式,也是迄今保留最完整、內容最豐富
的蒙古民族風情,濃縮了傳統婚禮中的精華內容,寓情於舞,寓情於歌,充
滿幸福、吉祥、喜慶、熱烈的氣息,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。
鄂爾多斯,在人們的印象中,是一片神奇的草原、行政區劃的一個城市,
是一種文化的延續,構成內蒙古草原文化的核心,一個被黃河、草原、沙漠
包裹 的古老文明。響沙灣地處中國蒙古民族聚居區,能歌善舞,熱情好客的
蒙古族以其悠久的歷史、燦爛的文化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,在歌的海
洋、舞的故鄉裡,一種風情會將人深深吸引。2006年,《鄂爾多斯婚禮》經
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當時我並沒有數位DV,我用了我300萬相素的萊卡紀念數位相機分段用影
音錄了演出,我把十三個影音合併成兩則影音。先來瞧瞧~
第二則影音一開始就是他們獨特嗓音與唱歌技巧,演奏的樂器也是他們特
有的馬頭琴。
欣賞影音之後,我想說說馬頭琴淒美的故事~
這源自蒙古民間故事,是美麗白馬的靈魂轉換成馬頭琴的形體以延續生命
的故事。一年春天,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,為自己的女兒選最好的騎手做她
的丈夫。誰要得了頭名,王爺就把女兒嫁給誰。窮牧童蘇和帶著他心愛的白
馬參加比賽,並且得了頭名。但王爺嫌棄蘇和是個窮牧民,便要強行留下白
馬,還把蘇和打個半死要他離開。
後來白馬為了要跑回家,被王爺的箭手們射中了好幾箭,但白馬還是跑回
家,死在最親愛的主人面前了。白馬的死,給蘇和帶來了很大的悲憤,他夜
夜都不能入睡。蘇和夢裡看見白馬活了,他撫摸白馬,白馬依偎在身旁,輕
輕地對他說:“主人,你若想讓我永遠不離開你,還能為你解除寂寞的話,
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個琴吧!”
蘇和醒來以後,就按照小白馬的話,拿它的骨頭、筋、尾做成了一個琴。
每當他拉起琴來,回憶起乘馬疾馳時的興奮心情,琴聲就會變得更加美妙動
聽。從此,馬頭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,他們傾聽著這美妙的琴聲,忘
掉了一天的疲勞,久久不願離去,成為流傳不息的故事。
後記:傳統文化其實有著連結過去與傳承未來的重要意義,因科技的發展而
經常被忽略,還好可以透過當時點點滴滴、片片段段的紀錄,也感受
著文化裡的情感~